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环球今日报丨摄影小记·篇一 从设备的选择开始

来源:哔哩哔哩 发布时间:2023-06-18 11:53:21

怎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摄影设备(静态拍摄)

预算或体力有限的情况

分类一:不拍摄特写,钟爱广阔的视角,广角端,重视便携性

继续使用手机拍摄,事实上,近年来非专业类旗舰相机图像传感器的进步速度已经逐渐放缓,反而是手机上使用的CMOS正在快速迭代中。


【资料图】

自BSI-CMOS发布、模拟电路部分应用双原生ISO之后,单张静态画质几乎没有什么质变,唯一产生巨大进步的就是拍摄后照片数据的读出速度,也就是堆栈式CMOS的出现,于读取电路部分引入了先进制程。大尺寸的堆栈式CMOS良率低而成本较高,大部分相机还是以上一代非堆叠BSI-CMOS为主。反而是手机所用较小尺寸cmos因为良率高、市场规模等因素迅速普及堆栈底。

如今手机传感器的极高读取速度,使得其在极短时间内能拍摄多张照片,利用算法强化最终成片画质,甚至超过了一小部分年代古远的相机。

利用手持拍摄时的自然抖动,或者主动启动OIS光学防抖组件移动镜片,连拍的照片之间会有细微的移动,通过图像处理器将其对齐合成,就是像素偏移堆栈法,这种技术为手机传感器采样能力超越硬件分辨率限制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传统的包围/括弧式曝光也成为自动化流程的一部分,极大地增强了对暗部和亮部信息同时记录的能力,也就是HDR合成。安卓手机可以使用开源的谷歌相机,使用谷歌称呼为hdr+的算法实现上述功能,同时谷歌算法挑选标准帧参考合成的思路也是非常理想的运动补偿方案,可以在酷安的谷歌相机话题下搜索日文佬获取。

但是手机内部寸土寸金,空间难以容纳长焦镜头,往往主摄设计为24-28mm之间的广角定焦镜头;广泛使用树脂镜片减轻重量,因此不得不增加非球面数量弥补阿贝数不足,加工精度要求高。

分类二:注重凸显物体本身比例关系,拍摄特写,远景,长焦端

选择M43相机。M43机身只有旁轴造型搭配广角定焦时才能揣进口袋,定位与手机冲突,同时再便携也不可能比手机便携;搭配长焦时旁轴造型比单反造型省的一点体积又没有意义,性能倒是阉割了,价格还不便宜,因此本文原则上只推荐单反造型机身。M43画幅系统一向一赚长焦和赚微距著称,其中长焦能力尤为突显。

M43本身传感器尺寸较小,为17.3*13mm,因此其像素密度是可更换系统中数一数二的,1600万像素的M43传感器像素密度与6400万像素的全画幅相机相当。因此,在两倍的转换系数下,M43相机在长焦端优势巨大,镜头焦距只需要全画幅系统的一半,所得到的景别就是一致的,光线良好的情况下,像素密度高使得最终的成片画质接近。长焦镜头,由于镜头的光学中心和焦平面/CMOS距离即是焦距,理论上M43相机长焦镜头尺寸可以比等效全幅镜头缩小一半,而微距方面,M43也有相对全画幅2倍等效放大的优势,但是微距镜头提高放大倍数到最常用的1:1不像长焦镜头扩展焦距一样代价巨大,因此可以说M43的核心优势就是长焦端镜头的小体积轻重量,以及价格优势。

M43细分市场目前只有奥之心/奥林巴斯和松下两家,且绝大部分都是FSI-CMOS。具体而言,长焦端防抖更加依赖镜头光学防抖。奥林巴斯的机身防抖IBIS普遍强于松下,因此奥巴大部分镜头不带光学防抖,靠机身防抖活着,仅有的防抖镜头有:

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0 IS PRO 首发9199¥ 二手小六千

M.ZUIKO DIGITAL ED 100-400mm F5.0-6.3 IS  首发9699¥ 二手小七千          *不能与机身防抖协同工作

M.ZUIKO DIGITAL ED 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59999¥

M.ZUIKO DIGITAL ED 300mm F4.0 IS PRO                       20499¥

OM1配121还是不错的,堆栈式cmos独一档,就是贵;加上OM-5、EM13、EM1X,一共4个机型机身防抖规格高,在7档左右,纯机身防抖广角中焦可以手持数秒成片,长焦表现一般些。

相比较而言,松下的长焦防抖会更加实惠一些。大部分旁轴造型相机搭载一代防抖,大部分单反造型相机二代防抖,G9以后防抖升级。基本上G85是长焦摄影最廉价的机身选择,预拍摄、焦点包围等花活也算是都有,二手2500左右,也是我目前的备机。

GX85等后续GX机型,Dual I.S 一代防抖,机身五轴约4档,协同时5+2轴防抖。G85,GH5,G95,Dual I.S 2 二代防抖约5档,使用高精度陀螺仪,视频可用。GH5s不搭载机身防抖;G9,GH5II,GH6,更新防抖,使用加速度传感器,从CMOS边缘读取抖动量,6.5档。

松下大部分长焦镜头都有防抖功能,而且基本上也都有一代防抖版本与二代防抖版本,分别与不同机身形成搭配。一代镜头二手价格往往非常亲民,一两千都可以拿下。推荐:

Lumix G Vario 14-140mm f/3.5-5.6 ASPH Power OIS 首发4298¥ 二手两千左右

LUMIX G VARIO 100-300mm f/4-5.6 II POWER OIS 首发4298¥ 二手小三千

14140等效28-280,在10倍变焦的前提下,做到了防抖且仅265g,画质一般,搭配1600万像素机身刚好;130等效200-600,搭配松下Dual IS2代机身体验极佳,画质、防抖、重量都比较出色。

预算、体力稍微充裕的情况

依据像素数选择:

首先确定最终输出分辨率,按照目前主流在27寸3840×2160分辨率/4K显示器上,如果离着半米观看,刚好差不多匹配视网膜分辨能力300ppi,然后根据奈全斯特-香农采样定理,两倍频率采样可以得到较好画质,避免混叠,那就是需要7680×4320=33M原始像素,也就是四倍像素,另外这是16比9,如果是主流相机传感器3比2尺寸的话有85%裁切,传感器像素需要39M左右像素,也就是说最终输出在4K显示器上,3900万像素相机拍照画质应该到达极限。

实际情况更复杂些。在真实世界中,存在拜耳阵列和低通滤镜。和显示器每个像素都有rgb子像素不同,拜耳阵列cmos按RGGB排列,理论上有效像素基本上等效理想传感器的50%,一半,39M/0.5=78M。非拜耳阵列设计的cmos有适马X3,很少见到了;富士X-trans,分辨率不如拜耳。低通的影响比较难量化,在80%左右,不过一般36MP以上全幅传感器已经选择去低通设计。

不考虑光学系统限制、二次构图的像素损失,相机传感器本身提升到78MP之前都能在4K显示器输出上得到画质提升,不过到了边际是很细微的提升,不再显著。不考虑超采样,2000万像素就足够;1.5x超采,要求34MP以上相机,去除高贵的徕卡和中画幅,全画幅无反有以下选择:

适马fp L 2021年  6100万像素L卡口

索尼Alpha 7R V 2022  6100E

索尼Alpha 7R IV  2019  6100E

索尼Alpha 1 2021 5010E

松下S1R  2019  4730L

佳能EOS R5 C  2022 4710RF

尼康Z7II  2020 4575Z

尼康Z7 2018 4575Z

尼康Z9  2021  4571Z

尼康 Z8  2023  4571 Z

佳能EOS R5 2020  4500RF

索尼Alpha 7R III 2017 4240E

索尼 Alpha 7R II  2015  4240 E

索尼 Alpha 7R   2013  3615 E

*蓝色为堆栈式CMOS,绿色为背照式/BSI-CMOS,黄色为前照式FSI-CMOS

简单锐评一下:不怎么推荐的有,适马fp L,对焦不行,有低通没防抖,没有机械快门,续航拉,写卡速度巨慢,评价为纯纯的玩具。松下S1R,究极巨单,机身就两斤,比Z8都重,没有相位对焦,松下什么时候出S5R呀。体验L卡口高像素的话二者中还是选S1R。

比较推荐的有,A1,Z8,Z9,有预算,兼顾视频,就选这三个堆栈底,喜欢E卡口镜头A1,Z卡口Z8,A1性能差些,但是比Z8轻小200g,方块机Z9。佳能R5,好机器,RF镜头好的是真好,给钱就有,不过还是FSI-CMOS,画质吃点亏。*R5C,C是电影机,R5视频加强版,为了散热去掉防抖加风扇,拍照不推荐。

推荐机型有,尼康Z7&Z7II,神机,iso64可以提高信噪比,cmos保护滤镜也比较薄,适合风光,转接手动头。索尼A7R5,ai对焦好用,防抖优秀,高感劣势,像素优势,继续等降价;A7R4,挺好的,但是等A7R5降价吧。

转接单反镜头的话,需要考虑到CMOS前保护玻璃、红外截止滤镜等厚度的变化,会对镜头的球差校正造成影响。玻璃越厚,越容易形成过矫正的情况。尼康Z5以外的Z卡口全幅机身据传在1.1mm,在上述机型中几乎是最薄的,因此如果需要无反转接老镜头,优先考虑尼康。转接胶片时代的镜头,其光学设计从来没有考虑过焦平面上还有一片玻璃的情况,因此劣化都相当严重,尼康Z5以外的Z机身表现会好些。

最便宜的,索尼A7R一代到三代,平民爱好者不二之选,我目前的主力机就是A7R3,之前也用过A7R2,二手r2是风光摄影最平价的选择,当然15年的索尼机器操控方面落差比较大。而且,E卡口镜头群确实对爱好者来说很有吸引力,例如想要静态题材方面顶尖的画质,适马70 F2.8 macro Art,只要2000多,素质可以轻松比拟万把块的镜头。

同样的目标画质,预算压力会小很多,考虑中高端镜头的预算,E卡口系统价格是非常亲民的。腾龙变焦和适马定焦既有便宜大碗,也有独特规格,龙有意思的镜头往往有E卡口,马单反时代的好头焊了E卡口(会有前述的像差过矫正问题,主要是广角端),新头会有E、L口;三阳镜头突出一个平替的平替,国产镜头适配索尼也还算勤快,永诺有个50.8s不错的,老蛙做的手动头,都很值回票价。维卓仕最近比较专注富士卡口,铭匠做M卡口手动头认真,没什么特别值得说的。

就拍照的静态单张画质而言,无反全幅分类下这些机型采样能力是有巨大优势的,24到33MP机型也许操控体验上能获得胜利,不过33MP的A7M4是厚低通的选手,24MP机型去低通伪色和摩尔纹又太显著,在单纯画质上很难和这些4240万以上像素机身相提并论,因此本文作为拍照为主导的指南,只推荐这类高像素机型。如果读者有一定折腾和鉴别能力的话,尼康D850等单反也可以纳入候选。*APSC机型、中画幅同理,不过富士高像素机型因为x-trans分辨能力会稍低,而且那缺货情况很难买到。富士中画幅倒是拜耳阵列,不过便宜的还是FSI-CMOS,读出速度和对焦表现也不是很好,配镜头有点难,重量也过大。

特殊需求

天文深空摄影,一、冷冻ccd相机,搭配谐波电机,长曝光。二、便宜的任意相机,拆掉红外截止滤镜,关键词天文改机,转接天文望远镜,用普通电跟,延时摄影,后期堆栈。

以上,大致提供了针对静态拍摄机身选择的思路,本文写于2023年年中,之后情况可能有所改变,有所错漏、阐述不清的,欢迎交流指正。接下来会写一些使用方面的笔记,后面慢慢还会写到像素偏移堆栈、全景接片等。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荐 更多>>